养成预习习惯 培养自学能力
发布时间:2012-12-28 9:01:50 浏览次数:238

在数学学习中,培养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预习。因为预习完全是一种独立自主的学习活动,一切都由自己安排,自己读书,自己查阅字典、词典和有关资料,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去思考问题。如果能够长期坚持,那么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长,自学能力也就能得到提高。 

一、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战争中有句名言是“不打无准备之战”。同样的,在学习中对课文的预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培养课前预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高效、更主动地学习课文内容,提高课堂学习兴趣与效率。教师可根据课堂内容布置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预习习题,让学生独立地解决,并在课堂上共同探讨。例如现代文预习,主要要求学生预习生字词、相关的文学背景、文章内容以及主题思想;文言文预习则要求学生结合注释自行翻译课文,并总结文章中的重点实词、特殊虚词、特殊句式等。当然,不是每篇课文都要像上面所列举的那样面面俱到,这还要根据不同的课文、不同的学生有所选择。

二、掌握预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一是通读课文。弄清语言文字,圈出重要词、句。认真使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二是熟读课文。感受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是有重点地读。圈出重点、难点,弄清段落层次,章节大意。对重点章句细细领会、反复思考,弄懂全文的中心思想、写作特点。四是学会质疑,提出自己的体会和要求解决的问题。预习课文时,提出的问题越多,意味着对课文理解得越深。但也应注意提问必须有针对性,切忌随意发问。 

三、展示预习成果,提高自学能力。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角,这就要求学生能主动融入其中,充分发挥课堂主人公的地位。因此学生的勇于参与、乐于参与、积极参与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教学过程能否进行下去的重要因素。所以我花了很多心思用于怎样引导学生勇于参与到课堂上来,展示他们的预习成果,如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给予点评;或让学生交流学会的生字、新词,多音字等;或谈谈对课文的感悟启示;或彼此交流预习时遇到的疑难问题,与左右前后的同学讨论,以求解决、纠正。也可以让学生就课文内容自行表演,因为表演能激发学生的活动欲望,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并帮助其对课文的理解,从而主动掌握课文内容,揣摩人物形象。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展示了学生自学的能力,也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四、通过奖惩,巩固自学习惯。奖惩,通常是较有效的激励手段,马斯洛的层次需要说告诉我们,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具体表现如成就感。对于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的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教师应给予充分地肯定,使学生感受到养成好习惯的喜悦。比如,语文测试中安排一定比例的以预习笔记为主的开卷分,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的意义。总之,通过奖励,特别是鼓励,使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中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学习语文的作用,进而转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从而更牢固地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总之,预习是为培养自学能力服务的,但不完全等于自学能力。契诃夫说:“方法是才能的一半。”如果学生善于运用预习方法,养成预习习惯,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要我预习”变为“我要预习”,认真预习,自学能力自然就培养起来,语文能力也就会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