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和旋转》教学片断设计与分析
发布时间:2012-5-4 15:56:55 浏览次数:171

《平移和旋转》教学片断设计与分析

关键 词】:平移与旋转、案例、分析

内容提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还特别提出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活动应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在这一指导思想引领下,我对“平移与旋转”一课进行了精心设计,使师生双方在认知世界、精神领域的沟通、汇聚、融合恰到好处,整节课充满了和谐与智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还特别提出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活动应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在这一指导思想引领下,我对“平移与旋转”一课进行了精心设计,使师生双方在认知世界、精神领域的沟通、汇聚、融合恰到好处,整节课充满了和谐与智慧。

(一)教学内容分析

《平移与旋转》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第二节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辨认锐角、钝角,建立了有关几何图形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二年级上册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静态形状,发展到动态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为以后学习平行线,推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打好基础。

(二)教学对象分析

1.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在40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而且又活跃,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因此抓住他们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是教学有效实施的关键。

2.平移和旋转现象学生在生活经历过,对于这一内容,应该有一种切实的感觉,只是不知道这两个专门术语,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也并不陌生。         

(三)教学环境分析

由于本课教学内容需要联系生活实际的较多,学生难以在短时间从记忆中准确提取生活片断,加之二年级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学生对多媒体从情感上又认同,信息技术手段在完成教学任务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教学片断设计

依据以上认识和理解,我对《平移与旋转》教学进行了如下设计:

1、玩中感知。

(1)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既然是动画,说明里面的物体是怎么样的?是静止的?还是活动的?好,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段动画,在欣赏的时候注意观察画面中的物体是怎样运动的?并且用你的手势模仿出来。

(2)师:看大屏幕。出示图片风车、窗户、升国旗、风扇、缆车。

学生根据出示的图片迅速做出相应的动作。

2、通过分类理解平移和旋转。

(1)师:动画好看吗?刚才我们看到这些物体的运动情况,它们的运动方式一样吗?

生:不一样。

(2)师:那你们能按运动方式给他们分分类吗?

(3)师:谁愿意来分一分。跟大家介绍一下你把他们分成了几类?

生:我把它们分成了两类。

师:说一下你的理由吧。

生:因为我觉得它们都是平移的,这边都是旋转的。

师:这么厉害,把两个非常专业的名词都说出来,来先说这边。你认为它们都是平移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能说出来吗?有补充的吗?

生:它们是直线运动的。

师:听明白了吗?都是直着走的,换句话说,它们都是沿着一条线直直的运动的。

师:用手势比划一下它们都是怎么运动的?

师:他刚才那个词说得非常好,像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把它叫做平移。(板书:平移)像火车、缆车、升国旗的运动都是平移。(手指)像这三种运动方式是什么?(板书:旋转)像风车的叶片、旋转门、风扇它们的运动都是旋转。

师: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物体的两种运动方式平移和旋转(齐读)。

注:

1、在讲到平移的概念时,老师应再适当板书直直的;

2、在讲到旋转概念时,老师(用手势表示乱七八糟转圈)这样是旋转吗?接着引出旋转是要绕着一个中心转并板书:绕着一个中心转。

3、进一步认识平移的概念。可以这样设计:

师:请仔细观察笔是怎么动?笔尖指向哪里?

生:第一枝笔是在平移,笔尖的运动方向没变;第二枝笔是在旋转,方向改变了。

小结:平移的时候物体本身的方向不会发生变化。

通过这一环节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

4、判断平移和旋转(一份练习)

师:通过刚才的欣赏和分类你能区分平移和旋转了吗?看大屏幕,下面物体的运动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老师给你30秒的时间想一想(出示秒针、电梯、火车、荡秋千),边想我们边认一认这些图形是什么?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

师:总共4道题,4个机会,你可以挑最有把握的来说,谁先说?

生:电梯是平移的。窗户是……

师:给别人留点机会好吗?

师:他刚才说电梯是平移的,同意吗?那老师觉得他的话还可以说得更完整些,电梯的运动方式是平移的,会像老师这样说吗?电梯的运动方式是平移。来一起说一下。说得非常好。能想象电梯是怎样运动的吗?用手势表示一下。

师:第2个机会,xx你说。

生;旋转椅的运动方式是平移的。

师:说得真完整,旋转椅的运动方式是平移的,用手势表示下它的运动方式。

师:第3个机会。(能说得完整点吗?)

生:水龙头开关的运动方式是旋转的,水的运动方式是平移的。

师:大家一起用手势表示下它的运动方式。

师:用手势表示下秒针的运动方式吗?

师:刚才全想对的举手。刚才这道题,同学们判断得准确,动作做得也非常到位。

分析:

1、由于学生原来没有学过如何表述物体的运动方式,因此,在教学时,老师先给予正确的示范,让学生有模可依,有样可画。

2、这样完整的数学语言学生在一开始想说得好有点难度,老师应提供给学生更多说的机会,如:让学生同桌说一说,全班说一说……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中把规范的数学语言内化为自己的一种能力,且老师不能过于急躁以为学生根本学不会就放弃,老师应更严格要求自己的数学语言要表达得规范严密,学生才能在慢慢的潜移默化中不断得到提升。

3、“老师给你30秒的时间想一想”这句话可以改为“老师给你30秒的时间想一想(出示图片),边想我们边认一认这些图形是什么?”这样的话就能避免学生在说物体的运动方式时,把物体看错,说错。

4、在出示的图片中,应再添加一些既不是平移也不是旋转的图片,这样才不会把学生的思维框在一个地方。可以这样设计:

师:通过刚才的欣赏和分类你能区分平移和旋转了吗?看大屏幕,下面物体的运动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老师给你30秒的时间想一想(出示秒针、电梯、火车、荡秋千),边想我们边认一认这些图形是什么?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

师:总共4道题,4个机会,你可以挑最有把握的来说,谁先说?

生:电梯是平移的。窗户是……

师:给别人留点机会好吗?

师:他刚才说电梯是平移的,同意吗?那老师觉得他的话还可以说得更完整些,电梯的运动方式是平移的,会像老师这样说吗?电梯的运动方式是平移。来一起说一下。说得非常好。能想象电梯是怎样运动的吗?用手势表示一下。

师:第2个机会,xx你说。

生;秒针的运动方式是旋转。

师:说得真完整,秒针的运动方式是旋转的,用手势表示下它的运动方式。

师:第3个机会,xx你说。

生1:荡秋千的运动方式是旋转。

生2:荡秋千的运动方式是平移。

师:我们用尺子来验证下荡秋千的运动方式是平移的吗?(师把尺子房子秋千的下面借助判断)

(用尺子演示秋千的运动方式)师:这样是旋转的吗?

小结:这是一种特殊的旋转现象,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是绕着一个中心转圈的旋转现象。

师:大家一起用手势表示下它的运动方式。

师:第4个机会,xx你说。

生:火车的运动方式是平移。

师:火车只有平移吗?

小结: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经常是连在一起的。

师:刚才全想对的举手。刚才这道题,同学们判断得准确,动作做得也非常到位。

 

(五)课后反思

本节课本着“让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贯穿于课的始终”的原则,按照“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将图形进行平移——拓展延伸”的教学进行设计,体现以下特点: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从中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课始,拍摄了一些学生熟悉的电梯、窗户、车、风车、自动门等,让学生观察画面上的运动现象,并根据学生的感知规律,让学生按不同的运动方式进行分类,让学生经历观察对比的思维过程,再通过交流对平移和旋转运动的特点的认识就更加深刻了。这是认识运动现象的前提,由于前面的观察、模仿做动作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较为深刻的表象,所以让学生到生活中找一找物体平移和旋转的现象时,学生视角较为广阔,但是在表述现象时还是不清楚。

2、有一个学生说:“班级的门的运动方式是旋转”,老师否定了他说的。老师这样的说法是不够合理的。应该肯定学生的说法,同时,要告诉学生这不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旋转是绕着一个中心转的。

3、活动化的数学教学,自主化的学习方式。数学教学是活动教学,课中我创设机会让学生“做数学”,在活动中进行观察、操作、探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开展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创新。平移的距离是这节课的难点,但是学生很难想出要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只要数某个点或某条边移动的格数。在这个环节上,我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与交流的空间引导学生猜测、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本环节中,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层层递进,有效降低了学习难度,让学生能更有效轻松的学习这个知识。在前面几班的试教中教学效果较不好,因为学生不能通过找对应点数格子。在正式上的时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要知道线的平移格数这一环节,我渗透了要找对应点的方法,并且还让学生再找找还有哪些对应点,进而探索发现对应点间的距离相等,但是,最后并没有把方法进行优化,也就是找线两端的对应点是较好的,这是有待改进的。出现房子图时,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有的说2格,有的说5格,至于谁说对,我没有马上评价,而是老师拿出房子卡片,动手移一移,得出5格。在学生思维高涨时,我又引导学生观察房子移动时,身上的每一点,每一线,让学生发现点和线也跟着移动了,这样学生就越来越清楚感悟到要知道这个物体平移了几格,就只要数其中的一个部分平移了几格就可以了。

3、最后让学生欣赏图案,逐步发现数学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学习数学的情感得到鼓舞。

4、总之,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综合运用了所学知识,充分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课堂的综合性,实践性。

5、回顾本节课我觉得还是有不足之处的,比如对于学生准确表述物体的运动现象方面怎样引导;课堂的预设与生成的及时捕捉方面都有待提高;由于时间关系,拓展练习并没有来得及上完,这也是比较遗憾的,通过拓展练习能更好的让学生明白平移时物体的方向是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