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预习习惯培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发布时间:2013-1-10 18:34:20 浏览次数:190

预习是学生在教师讲读课文之前的预先学习,它是学生自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新课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策略。老师指导学生预习就是要倡导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如果预习成了学生的一种持久的自主学习行为,那将会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新教材容量大,密度高,教学时间非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因此预习的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可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要让学生乐于预习,又要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乐趣,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地预习。
  
  一、制定预习单,明确预习要求
  预习要体现因人而异和因义而异的原则。为了让学生科学合理的预习课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及每单元的训练目标,同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差异,采用“预习单”的预习方式。
  这份预习单既制定了统一的要求,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了分层要求。小学生在知识、智力、情趣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对他们的预习要求也应有所不同。在实施“预习单”的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如带“*”为必做题而其它为选做题。这样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适当地降低难度,而对优生来说则是提高了层次,增加了分量。如“我的疑问”这块内容的预习,基础较差,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从不懂得词语着手提问,而感悟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从不理解的句子及课文的具体内容着手提问。
  另外,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以及每个单元不同的训练目标,预习要求也不同。新教材文章体裁丰富多样,有的课文内容浅显,语言简练,清新,比较贴近于学生生活,学生爱读,爱看,也有感悟,那么,预习的重点可以放在朗读上;有的内容较深,离学生生活较远,不易理解,学生缺少情感体验,预习的重点可放在资料的查找和质疑上……
  实践证明,预习要求越明确具体,切实可行,学生的预习效果越好。
  
  二、指导预习方法,提高预习效率
  预习没有固定的步骤,应该根据预习的内容,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但初始阶段老师必须教会学生最基本的预先步骤,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完成“预习单”上的各项内容,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一,读课文,读准字音,划出新词,读通课文。二,读课文,做到读得正确,同时能借助字典或上下文理解词义,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三,读课文,边读边思,勇于质疑。
  教会具体的预习方法是提高学生预习能力的关键,指导学生预习,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重点的进行,要让学生在反复训练的过程中掌握方法。
  三、检测预习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课前,老师应该认真细致地批阅、分析学生的预习情况。一方面鼓励预习态度认真的同学,使其成为大家的榜样;另一方面,通过反馈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情,从而制定出适合学生实际的、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教案。
  课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对预习进行有效地评价,展示学生获得的过程。
  课后,教师应根据教学情况要求学生及时补充,修正预习单上的内容,从而不断提高预习水平。
  
  四、培养预习兴趣,养成预习习惯。
  学生初始阶段,应加强预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只有对预习感兴趣,才能使预习活动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逐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首先,在策略上要注意内容难易适度,采用先扶后放,循序渐进的培养措施,逐步提高学生预习的能力。
  其次,对预习有困难的学生,应耐心帮助,热情鼓励。
  再次,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及时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