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预习习惯的养成
发布时间:2013-1-3 13:58:43 浏览次数:175

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习惯,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良好的习惯是孩子所储存资本,会不断地增值,而人的一生就在享受着他的利息。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预习,不但可以提前了解学习内容,降低课堂学习难度,促进课堂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形成自学能力呢?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要注重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

  学生的预习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教师应该教给学生预习一篇课文的一般步骤,为预习活动建模,使 预习活动有章可循。预习一篇课文,一般来说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1、让预习成为阅读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阅读课文前面预习内容,明确预习要求。首先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生平,提出了预习的要求和做法。在预习时,应要求学生认真的阅读、理解,做到明确预习的要求,并按要求认真预习。教给学生边读边想边动笔的方法。小学生读书往往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初学预习,我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即口到、眼到、心到、手到,教给 学生用不同的符号把生字、重点词句、段落以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促使学生边读边想边动笔,并具体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时圈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注上拼音,写出解释,读颂课文;再读课文,完成预习题;而后默读课文,提出疑问。

 2、教给学生理解词语,读懂每句话,概括段意的方法。要使学生懂得,又对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可先采用结合生活实际与联系旧知方法来理解,如找近义词、反义词等;对那些比较难理解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来选择恰当大解释。对于一些复杂的长句子,教给学生使用简缩法来理解句意,即要求学生取掉枝叶保留主干,明确句子的主要内容,然后与原句进行比较,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对于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要求学生先画出,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句子的意思,对于一些特殊的句子,则引导学生自己通过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或改变句式来加深对句意的理解。在预习课文时,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先逐个归纳自然段合并起来,用归并法概括段意。这样,学生在反复训练的过程中便能逐步方法。

     通读全文,了解课文的概貌。从头至尾地把课文读一遍,要求能大概的掌握课文的内容,获得整体印象和感受。

3、拼读生字词表,在课文中找出生字词,并运用字典自学生字词,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4、参照预习要求和课后思考题再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通过预习,学生能初步认识,熟悉课文,但不可能理解和弄懂所有问题。所以要引导学生运用划划、点点、记记等标记,把课文中不理解的字词、语句以及课后问题作标记,并提出质疑。这样,使学生做到在课堂上的听课有目的性,带着问题来听课,提高听讲效果。课堂上及时质疑,及时得到释疑。对能在预习中提出问题的学生,老师应多加表扬和鼓励,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二、要培养学生预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1、要注意预习内容难易适度,采用先扶后放,循序渐进的培养措施,逐步提高学生预习的能力,引发学生预习的兴趣。每次预习除了一些常规要求之外,我就根据教材中每篇课文的特点,制订明确的,难易适度,具有学法指导性的、可操作性强的预习要求,在课前提前呈现给学生,并对预习要求加以解释,让学生明确预习的操作方法和步骤,使学生有章可循,有的放矢,避免预习的盲目性。

2、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及时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感受预习成功的喜悦,诱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检查预习情况时,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特别是后进生的进步时,我都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肯定他们的成绩,使他们感受到进步的喜悦,树立自信心。如我班有一位男生基础较差,平时老是记不住生字词,由于老师鼓励他在家预习多使用查字典的方法,他根据老师要求,在课前对生字词用字典进行查查、读读记记,初步记下了生字的音、形、义,在课堂上,他学得轻松了,字也记住了。这时,我及时给予表扬,并让全班同学给予掌声鼓励,使他发现了自己的进步,体会到预习的好处,并勉励他继续发扬。这样,他对预习产生了兴趣,成绩也逐步提高了。

3、把竞争意识引入到预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小学生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我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在预习中适当的采用竞赛的形式,激发他们的预习兴趣。如,在课堂上,限定一定的时间,开展预习生字词比赛,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掌握最多的字词,优胜者可获小红花。这样,培养了学生预习的兴趣,预习习惯随之逐步养成。

三、预习习惯和自学技能的形成,需要教师长期的培养和督导。

1、开始训练学生预习时,有一定的困难,我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了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预习,严格督促学生按照预习要求和步骤进行预习,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对有困难的学生更手把手地教,帮助他们尽快掌握预习的方法。在学生基本掌握预习方法后,逐步把预习活动放到课外进行。我每天都进行预习作业的检查,使预习活动切实落实,养成习惯。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法的指导。教给学生理解词语,读懂每句话,概括节意的方法。要使学生懂得,对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可先采用结合生活实际与联系旧知方法来理解,如找近义词、反义词等;对那些比较难理解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来选择恰当大解释。对于一些复杂的长句子,教给学生使用简缩法来理解句意,即要求学生取掉枝叶保留主干,明确句子的主要内容,然后与原句进行比较,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对于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要求学生先画出,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句子的意思,对于一些特殊的句子,则引导学生自己通过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或改变句式来加深对句意的理解。使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学习方法运用到课外预习中去,逐步形成自学能力。

3、组织学生开展学习经验交流,提倡互学互帮,互相督促。我利用一些语文活动课,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经验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学习方法。听听别人的学习经验,达到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形成自学的风气。

总之,只要老师能有计划,有步骤,坚持不懈的指导和督促,注意方法的指导,久而久之,学生良好预习习惯便能养成,自学能力也随之发展。实践证明,通过有效的引导学生预习,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普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更重要是能使学生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

预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时的,它需要长期地培养,还需要更深入地探究,为教学的完成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