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习惯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3-1-7 9:50:05 浏览次数:182

预习习惯是学习习惯的基础。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步,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是他们自学的过程。因此,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更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尤其重要。

一、    具体做法:

(一)、预习习惯培养内容:

1、首先让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课前预习。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提高他们自学能力,思维能力,阅读能力,记忆能力等。辅导学生预习,教给学生做好课前延伸工作,预习什么内容?什么时间预习?

2、让教师加强预习方法指导,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积极有效的进行课前预习。

3、采取各种方法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评比。通过各种渠道的检查,使学生真正做到会预习。

4、教师辅导学生会预习,让学生对预习的理解更深刻,使学生将预习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学习中。

(二)、预习习惯养成目标:

1、通过预习,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理解感悟,并能提出困惑和疑问,在课堂上师生共同探讨。

2、通过预习,让学生能够积极搜集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内容。这个过程正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通过自学逐步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

3、通过预习,学生会针对自己的预习情况积累记忆有关好的词语、句子和优美的片段。这样会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4、通过预习,让学生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积极性。让学生在相互评价,小组交流中积极发言,认真合作探究。

(三)、预习习惯培养的实施:

1、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设置主要讨论问题,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进行有效地教学。

2、语文教师针对学生预习情况落实评价,让学生养成预习习惯。如果没有及时的检查评价,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预习效果会大打折扣。

3、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反思总结学生预习情况。针对预习不足及时想法改正。

6、预习内容根据各学段目标确定:本学期是朗读、识字、优美片段及理解体会等。

二、效果:

(一)、课堂教学得以转变

通过一段时间的预习习惯培养,课堂教学得到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由原来的主角(主演)变成了观众(导演)。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主角。通过有效地课前预习,使我们的课堂变得快乐、轻松。原来课堂上学生面对问题鸦雀无声,无人回答。现在课堂上学生面对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大胆积极发言,你争我辩,各抒己见,非常激烈,使问题在交流中轻松快乐解决。有时还引发出阵阵掌声和笑声,师生同乐。

(二)、学生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1、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习惯培养,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前老师上课检查学生读课文,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大部分学生出现漏字,差字、声音不洪亮的现象。预习之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有的还有声有色。大部分学生能够轻松理解课文内容,并且能够自己提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

2、通过课前预习,提高了学生的积累习惯能力。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读课文,圈划好词、好句及优美片段,进行积累记忆展示。

3、通过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课前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得到提高。

4、通过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得到提高。学生根据各自的预习情况进行小组交流完善解决自己在预习环节中提出的疑难问题。

5、通过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得到提高。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对伙伴的课堂内容理解体会给予及时的评价补充。

三、存在的不足:

(一)、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预习效果要比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强得多,他们在课堂上接受新知识的速度很快,甚至是一点就通。但是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预习根本就起不到作用,有些流于形式。

(二)、有些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浓厚,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家长的帮助,但是有些家长不能很好的配合老师,帮助学生完成课前预习的要求,使得预习不能很好的落实,流于形式,也造成了学生对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不重视。

(三)、还有部分学生由于存有懒惰的现象,不愿意去阅读搜集相关的资料,致使内容理解不完善,不到位。

四、改进措施:

(一)、针对班级存在的现象(少部分学生处于被动预习),我注意培养和保护学生预习的兴趣,采取相应的监督、评价、激励表彰措施。

(二)、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检查、评价。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认真地考评,交流预习成果表彰评价,为学生创造一个分享成果、表现自我、展示个性、体验自己和他人成功的喜悦的舞台,让学生的辛勤劳动得以展现和肯定。

(三)、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分层要求。如在积累优美词句、片段一内容时,差生可以让他们记住一些好词,好句就可以了,好同学可以记住优美片段。

(四)、重视课堂上学生对各种想法的交流与体验。

学生课前的预习都是个人的感悟,感受各不相同。因此在课堂上集体交流时,要尽量让他们各抒己见,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激起他们兴趣在交流中成长,相互启发,使他们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及个人的情感境界等进行反思提升。